建構空間中神聖場域設計之基礎模式

建構空間中神聖場域設計之基礎模式

汪 碧芬, 何 明泉

摘要


「神聖空間」一直扮演著提昇人類心靈境界的場所,其相關的研究已形成一種未來的趨勢,而隨著社會變遷的多元需求,如何建構空間中神聖場域設計的模式研究,已成為未來城市與當代建築重要的設計思考研究課題。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探索神聖空間的運用方式、空間類型與空間特質,最後建構出神聖空間場域設計之基礎模式。研究方法包括文獻探討、深度訪談、案例分析與觀察,經綜合分析後,提出下列的發現與貢獻:(1)「神聖空間」與「心靈空間」相應,具有「外在」的實質空間與「內在」的心靈空間之雙重互動關係;(2)神聖空間是人與神、宇宙或內在神性溝通的「媒介」空間,常具「象徵性」,而「神聖」與「世俗」有別,可透過空間、儀式或各種聖化行為三種模式加以界定其神聖的空間領域;(3)神聖空間場域之建構模式,必須經由各種感官(包括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與運動覺)共同界定與感受神聖的領域 ,其空間性特質往往具有不同層次的中心性與神聖焦點 ,所形成的神聖軸線與定向 ,神聖氛圍的包被 ,象徵理想的聖境;(4)自然元素包括光、水、植物、氣等,與神聖象徵物,是神聖空間的重要因子,自然的神聖性,成為普遍的共識;(5)神聖空間的核心模式包括幾個向度:感知主體、神聖的信仰、神聖行為、神聖時間、神聖空間與神聖象徵物體;(6)神聖空間具有三個層次:天、人、地,天界是最高層次 ,象徵神的居所與理想的世界,並基於神聖信者的文化認同與行為去建構;(7)台灣在地的神聖經驗,普遍民間信仰屬於多元信仰,認為「神」即是「聖」,「聖」可成「神」,人本有的「靈性」卽「元神」,均具有神性。訪談中最大的共識在於神聖空間與心靈及大自然兩部分有密切關聯 ,而所感應到神聖空間與自然宇宙間的氣、風水、磁場有關的論點,仍有待後續進一步的研究驗證。